2025年05月24日
微信

基督徒该如何面对和解决经济压力?

作者: 李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23日 17:10 |
播放

谈到金钱和经济压力,这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督徒亦是如此。尤其是经历了疫情的这三年动荡不安,深处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有不少都表示自己或多或少地都在经历着一些经济压力和困难。比如,房贷、车贷是很多人仍然要解决的问题,可是工资和收入来源却没有明显的增加,有的甚至是处于减少或者归零的状态。

如今的我们在面对“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看法时,更多的是泄气和沮丧。不少人觉得“这不是我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现实情况限制了我的投入与产出比”;也有人痛苦着“加班加到吐血,工资却一分都没涨”;还有的人每天为吃什么、喝什么而发愁;更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都指着他一个劳力过活……

基督徒在面对经济压力的时候,时常会想起的可能就是主耶稣的教导:“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那爱我们的天父连不种地也没有收成的飞鸟都尚且养活着,岂不也在养活着我们吗?

的确,我们所相信的上帝是全能的,并且祂是照管我们的上帝,祂必然会帮助我们。当我们面对经济压力时,祂必然会为我们打开道路,为我们敞开天上的府库,倾福与我们。若我们有此等信心,必然不会焦虑和彷徨。

然而,大多数时候的我们并不是这样有信心的人。甚至有的时候,头脑上虽然相信上帝必然会帮助我渡过难关,而我只需要依靠祂即可;但是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对经济压力的恐慌、惧怕和不安,仿佛下一秒我就要破产无法生活一样。

每当这时,在心中就有两种想法不断的争战。一种想法告诉我们,要相信上帝,祂一定会帮助我。另外还有一个想法在告诉自己,我相信上帝会帮助我,但是经济的窘迫却是我真实要面对的境况,我该如何面对,我要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上帝会给我一个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薪资吗?……

信与不信的两种想法在我们里面真实的争战着,选择哪一种想法成为我们不得不要面对的问题。若选择相信上帝,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心,上帝一定出面给我解决问题,我祷告等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相信上帝的供应与掌权是每一位基督徒应当有的态度和决心,这才是信主之人该有的姿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上帝的工作从来都不是如我们想象的一样,那么神秘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上帝的工作永远是与我们一同进行的。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相信上帝必然会供应给我们的需求、解决我们的经济难题,但是我们仍然要操心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为什么上帝掌权和供应,还要让我们操心生活的重担和经济的压力呢?

其实这并不是矛盾的,一方面来说上帝确实是掌权的上帝,祂也确实会供应我们的需要,解决我们要面对的经济压力;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我们相信上帝,我们还是要在这地上生活的,这就意味着总有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这是我们不能逃避的责任。而相信上帝的掌权和供应,更加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寻求方法和出路,否则我们如何知道上帝给我们的恩典是何等的浩大,所给我们预备的道路是何等适合并且有果效呢?我们又如何经历上帝的奇妙带领呢?

当主耶稣在地上生活时,也要面对来自生活的经济压力,使徒保罗也是如此。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圣书中关于主耶稣是如何工作挣钱的记录很少,因为那并不是主耶稣来到地上的使命和生活的重点,祂来是为要拯救这地上失丧的人。但是我们却也知道耶稣是有一门手艺傍身的,祂也曾经是一个木匠。保罗更是如此了,他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会自己去给别人支搭帐篷来以此赚取生活费。

也就是说,无论何人在这地上生活,一旦面对经济和生活压力时,我们都要有一技之长傍身,以此来赚取生活的开支和费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都要有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并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以此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

因此,基督徒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首先要相信上帝的主权和带领,相信上帝必然会供应我们的,这样才可以解决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后我们还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寻找方法,祈求和寻求上帝的旨意和出路,必要时可以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赚取经济收入。

不过,上述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教会的传道人或者全职同工,因为他们就像以色列支派的利未人一样,是通过上帝和祂的百姓来供养的。而信徒也不能因为传道人没有其他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就论断他们,这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应当理清自己的角色。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cocoparisienne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