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福音时评丨复旦恋爱课爆火:“爱情”不是童话,它需要付上代价

作者: 曼艺空间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1年09月03日 10:31 |
播放

今天朋友圈都在转复旦教授的恋爱课:两个人相爱,生命就活了。教授的金句频出,它的确能撩动年轻人的情丝。

在这个物质主义泛滥和人人躺平的平庸时代,渴望用爱情来拯救人的理想和激情,而不用付上任何代价,这的确容易赚取流量。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怎么会遇到“灵魂伴侣”,用理性思考,这些附着在爱情上的美好感觉和想象,都像是满足自我的一部童话,反而在童话故事里,让我们看到“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实际上要经历很多苦难,爱情的考验,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莴苣姑娘》:
“你好大的胆子,”她眼冒凶光地说,“竟敢溜进我园子里来,像个贼似的偷我的莴苣!我要叫你吃够苦头。”“唉,”他回答,“饶了我吧。我是不得已,才决定来冒险,我妻子从窗口望见了您的莴苣,想吃得要命,吃不着就会死去。”巫婆听罢,冷笑着对他说:“你要讲的是真话,我就允许你随便采多少莴苣,只是我提个条件:你必须把你妻子将来生的孩子给我。我会让她过得好,愿意像母亲一样关心她的成长。”丈夫由于害怕,答应一切照办。后来他妻子真分娩了,巫婆立刻到来,给孩子起名儿叫作“莴苣”,随后带走了她……

1

在“曼话阅读与写作课”上,我把《格林童话》里的故事作为“精细阅读”,让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来分辨对错、找寻“人生答案”。

《格林童话》的故事极富人生哲理,而且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很容易打动孩子的心。

《莴苣姑娘》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记得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好几天不能释怀。或许是一种角色的带入,它很容易把小女孩的情愫调动起来。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作为儿子的睡前故事,他关注更多的是莴苣姑娘的长发居然能成为人的梯子,把王子带到高塔里,这也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奇幻故事。因为男孩子都喜欢探索废弃的地方、防空洞或者其他挑高的建筑。

而要借助女孩的长发,才能攀上高塔,这对他来说,是非常神奇的事情。男孩要打败可恶的巫婆,救出心爱的姑娘,这对男孩来说,是对勇敢、智慧和坚持的考验,这也是无形中的品格塑造。

2

女孩也喜欢读这个故事,因为每个女孩内心都住着一位英俊的王子。

这位不幸的莴苣姑娘,她没有选择的权利,从小因母亲的“贪吃”被送给巫婆做养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听到或者看到继母或者后妈虐待无助的孩童,这自然能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对于那些被遗弃或者被卖到边远山区的孩子,他们根本就无法选择,就像这位善良、漂亮的莴苣姑娘。她本是父母从上帝祈求而来,父母手上的“宝贝”,却因为母亲贪吃邻居的莴苣,而被巫婆关进了“塔楼”里。

当然,塔楼可以是自然条件的落后,当时格林童话创作时代的德国还是一个僻远的地方,森林里经常有熊、老虎出没,可能当时也有抛弃孩子的传统。中国的弃婴文化直到上世纪初才杜绝,但在农村等落后的地方,偶尔还会出现。

在一个物质匮乏或者因人性自私等原因,很多继母或者养母都不会用心对待孩子。像这位巫婆一样把孩子关进高塔,也可以解读为精神上的禁锢,不给孩子自由。

记得我小时候贪玩,父母不让我们出去,就会把我们锁在家里。隔壁邻居的孩子就会搭建梯子来营救我们。所以,我看到这个故事,一点不觉得它很魔幻。而且觉得很感人,这位姑娘在高塔里默默忍耐,她用歌声来打发时间,歌声却吸引来王子。

这也说明,我们即或是遇到危险,落入很不好的人生境遇中,也不要放弃希望,依然要学会歌唱。虽然我们不明白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发生,但我们依然要赞美,最后事情就会得到改观。

3

歌声吸引来英俊的王子,他也用巫婆的方法:呼唤“莴苣 、莴苣”,莴苣散开她金丝一样的秀发,把王子带到了高塔里。

这样付上代价、历经磨难的“爱情故事”,它不仅让我们们学会等待,也让孩子学会勇敢,正确看待逆境。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里,也有“童养媳”或者继女的故事,但都很凄惨。如作家萧红在她的小说《呼兰河传》里,就写到她老家有虐待“媳妇”的习惯,一位12岁的童养媳被开水烫死。中国有句古话叫“千年媳妇熬成婆”,就是指嫁进婆家的女孩子要经历重重苦难直到自己的儿子长大娶了媳妇,这个女孩成了婆婆苦难才会结束,可她此时也变成了“巫婆”,又虐待新娶进门的媳妇。

小时候,我就想这样的“循环”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但看到“莴苣姑娘”,就感到一股积极的力量。它让我们可以去战胜任何困难。即或是后来王子双目失明,他在森林里流浪。莴苣姑娘历经艰险,他的眼睛却被她的眼泪治愈了。

这样的故事悲伤又唯美,它又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很贴近。因为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浪漫感觉、内心的激动,而是要付诸行动,即或是付出生命的代价,王子双目失明,被从高塔摔下来,可是为了他的爱人,他也无怨无悔。

这样的爱,是不是比之动听的语言更有魅力。在中国元曲里也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优美诗句。

说明全人类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我们每个人在内心中都被植入了这样一种对爱的渴望:一生不离不弃。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这样的“舍己之爱”,但在永恒的盼望中,却有一位王子已经为我们付上了这样的代价,所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才如此打动人心。

看似童话,它又是反童话,让我们可以从童话中获取力量!


本文原载于“曼艺空间”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