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微信

考古学家发现可支持圣经西罗亚池的水坝墙体

作者: 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07日 09:15 |
播放

耶路撒冷古城出土了一堵巨墙,经鉴定属于西罗亚池的原始工程一部分。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西罗亚池治愈了一位天生眼盲的病人,研究人员称巨墙的发现是《约翰福音》对本处地点记载的一大稀有实物证据。

墙体高39英尺(约合11.89米),建筑时间可追溯至约2800年前,属于当时将基训泉泉水引入西罗亚池的精密水利运输系统的一部分。

根据《电讯报》(The Telegraph)的报道,考古学家在对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时,通过对灰浆中参入的有机材料(包括树枝和树杈)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法,证实建筑属于第一圣殿时期。

相关报道援引以色列文物局的考古挖掘主任伊塔马尔·贝尔科(Itamar Berko)的话称,这面墙为一处长期仅见于圣经记载的地点提供了“有形的遗迹”。他称本次发现的是一堵在约阿施王和亚玛谢王统治时修建的巨型水坝墙。

贝尔科还说,建筑的规模和保存状况显示出耶路撒冷古代居民们的工程建设能力。

水坝宽26英尺多,长超过68英尺(宽约7.92米,长约20.73米)。设计用途为拦截并引导雨水径流汇入中央蓄水池,作旱期的储备水源,也能作屏障阻拦泰罗佩安山谷(Tyropoeon Valley)突发的洪水。如果没有这处堤坝,则洪水将毫无阻碍地涌入汲沦谷(Kidron Valley),最终流入死海。

遗迹应对的是新约《约翰福音》记载的西罗亚池,耶稣曾在这里叫一位盲人洗眼睛,使其重获光明。

西罗亚池可能由这座重见天日的大坝作支撑。虽然水池长期与宗教传统相联系,但其原始实体遗迹到今天还是难见踪迹。

考古学家称,建筑的定年测定与当时异常气候时期相符,包括降水量偏低且伴随短暂强降水的特征,为犹大王国面临的环境挑战提供了线索。他们还解释说,大坝的修建可能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危机的战略之举。

以色列遗产部长阿米海·以利亚(Rabbi Amichai Eliyahu)表示,这一发现揭示了古代耶路撒冷工程师们的技术创造力,还佐证了当时环境挑战的历史记载。

他说:“在古代耶路撒冷的心脏地带发现以色列有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坝,这无疑是犹大王国强大实力和其君王应对自然及环境挑战的创造力的强力佐证。早在2800年前,耶路撒冷的居民们就已经掌握精密工艺法,运用超凡的工程智慧,为严峻的气候危机设计出创新式解决方案。”

本次发现报告将在9月份召开的第26届大卫城研究会议上作正式发表,题为《失落之池——西罗亚池之谜》(The Lost Pool – The Enigma of Siloam)

举行发现介绍会之前,以色列官方宣布,承认该遗址的重要性并计划将其对公众开放。

2022年12月,耶路撒冷市市长摩西·利昂(Moshe Lion)发表声明:“位于耶路撒冷大卫城国家公园之内的西罗亚池是一处拥有历史意义、国家意义及国际意义的重要遗迹。在经过多年的期望后,我们即将挖掘这处重要遗迹,使其可以向每年到访耶路撒冷的数百万游客开放。”

以色列文物局还在Facebook上公布了另一项挖掘发现。考古学家发现的有机纺织物碎片被认定为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灯芯之一。这些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青铜时代中期的纺织物碎片被完整保存于耶胡德市附近墓葬中的陶制油灯内。

油灯发现于以色列土地管理局监督之下的施工当中,它们在出土时与陶器、动物骨骼、金属武器及珠宝一并被发现。油灯有在葬礼仪式上使用过,而灯芯得以完好保存,是因为密封在油灯内部。

检测灯芯上残留的烟灰表明,灯芯在葬礼仪式上被大量使用。挖掘主任吉拉德·伊塔赫(Gilad Itach)、约西·以利沙(Yossi Elisha)和亚尼夫·阿格蒙(Yaniv Agmon)对此解释说,在古代近东地区的丧葬习俗中,火具有仪式及象征意义,希伯来成语“灵魂之灯”(Ner Neshama)可能就源自这一传统。


源自《基督邮报》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