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微信

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二):迷失浪子——我怎么把我的主给忘了呢?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22日 09:43 |
播放

接上篇:故事|蓝海牧师的信仰与服事之路(一):信仰初启蒙与黑夜中的神迹

第三章:委培生与大学梦——旷野中的迷失浪子

第二年,家庭的经济困境像一盆冰水浇在了蓝海炽热的美术梦想上。高昂的学费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无力承担。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劝导已满二十岁的蓝海:“蓝海,你现在已经20岁了。作为农村的孩子,很多人在20岁这个年纪都已经订婚了,可你现在还在读书。要不然,咱找个活干干试试?”

当时的农村社会,如果一个人20岁还没有订婚、到了22岁还不结婚,那就是大龄单身了,很多人都会笑话。蓝海的问题远非他一个人的问题,那是1980年代中国农村非常普遍的现实压力:婚姻、生计、传宗接代,远比不牢靠的梦想更加迫切。

蓝海很顺服他的父亲,他决定不再继续读书考大学了。说不读就不读,他就退学然后在镇上找了一份工作,工作就是在镇上的电影院做做宣传、电影海报什么的。

到了这个份上,蓝海逐渐接受了现实,对自己的大学梦已经死心了。可是没成想,就这么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镇里的领导决定让他继续读书,由一所师范院校负责委培,读的依然还是美术专业。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村、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然而,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培养大学生压力巨大。传统的国家统包统分制度也存在人才分布不均、“分不去、留不住”的困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打开人才通向农村的路子、满足特定需求而诞生了定向委培生政策。1983年,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开始推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和“合同制委托培养”的办法。1984年,《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试行办法》颁布,进一步推动了委培生招收工作。

本来蓝海觉得自己都认命了,认定自己读不了书了,结果居然能够继续读书,这个消息让他兴奋异常。蓝海的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大学梦。在接触了基督教信仰以后,他也把这个梦想告诉了耶稣:“耶稣啊,我想读大学。”那个时候的蓝海并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希望,反正他把自己的心声告诉了耶稣。蓝海自己都死心了,但是耶稣却没有死心。

对蓝海来说,读大学,这是他的梦想。他当然想读大学,但是他更加知道的是——他哪里有读大学的条件?作为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村孩子,哪有条件去读大学?

可是现在,蓝海重新觉醒了他的大学梦。之前,他并不知道镇上有一个委培政策,就是镇里会出钱把人定向送到某个学校,由学校负责委托培养这些学生,但是毕业以后没有就业自由,必须要回到镇上工作。

蓝海后来才知道,当时镇上因为实际的工作需求很需要招聘美术生,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甚至连一个人都找不着。没办法,1980年代的中国乡村,美术、音乐这些涉及艺术领域的东西还被很多人视为旁门左道,根本瞧不上眼,当时学美术的人实在太少了。

蓝海并不是本镇的,他是外镇的,按理说他根本就没有去读书的资格。但是由于镇上实在找不到符合委培条件的本镇人,最终只能从外地人里面选择。最终,镇里破格定下了蓝海。

然而,镇里通过归通过,可就算镇里通过了,也不意味着就能去上大学了。想要入学,还是要参加考试并且顺利通过才行。结果负责招生考试的美术系的老师过来一看,就说“这个人不用考了,一看他的画,就能知道他是有美术基础的”。

蓝海的大学梦顺利实现了,虽然完全不知道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无论如何,“这不正是我心所盼望的吗?”蓝海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谢和感恩。与此同时,他也懵懂地意识到,他之所以能够上大学,可能有着耶稣的一份功劳。

两年以后,蓝海学成归来,依照委培协议回到了镇上工作。他的生活似乎就此步入了安稳的轨道,人生的画卷似乎正朝着世俗定义的“圆满”的方向徐徐展开。

然而,工作着工作着,蓝海就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把信仰的事情慢慢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竟似从来都不知道耶稣一般。在四十年后再次回忆那曾经的自己,蓝海惆怅地说:“像起初一样非常想要去靠近耶稣的心,在那几年当中再也没有了。”

在这段看似平顺的日子里,危机正在悄然间不断滋生。工作的繁忙、家庭的琐事、人际的应酬,很多事情和烦恼如同无形的流沙,渐渐淹没了他起初那颗曾经火热寻求上帝的心。曾经照亮他生命的信仰之光,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和现实奔波中,变得越来越黯淡。

在三四年的时间里面,蓝海的生命与耶稣基督之间,仿佛隔上了一道厚重的帷幕。他不再寻求,也不再仰望,甚至很少想起那位曾经拯救过他的主。对于现在的蓝海来说,信仰早已成为了他昔日记忆中一个模糊而又遥远的符号,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陈年旧物一般,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埃。

第四章:我怎么把我的主给忘了呢?

蓝海原本以为他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上帝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不久以后,命运的警钟却以一种残酷的方式猛然敲响——年纪轻轻的蓝海的身体突然垮了。持续的食欲不振、严重的失眠、莫名的虚弱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将他拖垮。他形容枯槁,面色蜡黄,整日被难以名状的烦躁和深入骨髓的疲惫所折磨。遍访当地医生,做了各种检查,却始终查不出确切病因。最后,有医生含糊地判断出蓝海的心脏出了问题,至于具体是什么问题,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

死亡的阴影如此真切地笼罩在这个风华正茂的男人身上。恐惧像毒蛇一般吞噬着他的心,工作根本无法进行,生活也失去了滋味。他感觉自己如同风中残烛,时日无多,整个人跟要死了一般,脸上根本没有什么生机。

蓝海很不甘心——“我的人生才刚刚苦尽甘来、步入正轨,难道这就要结束了吗?”作为年轻人,当死亡的阴影真切地笼罩着他的时候,蓝海非常怕死,可是他偏偏就觉得死亡就在眼前跟他挥手,那种感觉别提有多么难受、多么绝望了。

一直这样下去等死也实在不是办法。蓝海就到了市区的一所大医院,针对心脏部位做进一步的检查。透过这次检查,确认了蓝海的心脏确实有一些问题。

这个时候,适逢深秋。秋风一阵阵地刮过来,每刮一次,就会吹落很多马路两旁行道树的树叶。风声萧瑟,它吹过街道,吹过低矮的民宅,也吹过高大显眼的医院大楼,无论吹到哪里都会带来无尽的冷清。

检查结果需要第二天才能拿到。由于蓝海的家距离医院很远,为了尽快拿到检查结果,蓝海在医院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蓝海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在县医院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想要尽快拿到昨天的检查结果。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映入眼帘——是镇上一位他认识的、信耶稣的长辈。长辈看到他现在这副病怏怏、没有任何生气的模样后大吃一惊:“孩子,你这是咋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原来,这位长辈是因为自身有疾病,也在这个医院看病。在得知蓝海已经病了快一年了以后,他惊讶地说“是吗?”然后第二句话就对蓝海说:“你怎么不靠我们的主呢?”作为主内的长辈,他知道蓝海信耶稣。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几年当中,“主耶稣基督”这个名字蓝海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他这么一说,蓝海的心中瞬间就掀起了惊涛骇浪,把他的心一下子就给炸开了。用蓝海的话来说,“我的心一下子就变得亮堂了。”

对蓝海来说,长辈的这句话如同一道撕裂夜空的闪电,把蓝海的心彻底撕裂了。又像一记蓄力已久的重锤,狠狠砸在蓝海蒙尘许久的心门上。“主”这个被他早已刻意遗忘、抛诸脑后的名字,于一瞬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穿透了蓝海三年多积累的所有麻木与尘埃;这个力量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一瞬间就把蓝海心中所有的麻木和尘埃一扫而光。

想起来了,所有的一切都回想起来了!昔日老牧师那慈祥的面容、菜园旁的偶遇、小册子里的新鲜故事,还有那个被奇异光明充满的夜晚、那份刻骨铭心的平安与喜乐……所有关于耶稣的记忆碎片,如同被强力磁石吸引一般,瞬间汇聚、复苏,带着鲜活无比的温度和力量,猛烈地冲击着他的灵魂!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难以言喻的羞愧感同时涌上他的心头,让他几乎站立不住。

蓝海欣喜若狂,因为他知道这回他死不了了。蓝海说:“我敢说我死不了了。我怎么能把我的主给忘了呢?祂能够救我,祂百分之百能够医治我!”

送走了这位极大地帮助了他的长辈,蓝海开始祷告,已经有很久都没有祷告了。祷告已经变得非常生疏,蓝海几乎不知道应该怎么祷告了,中间三、四年的时间一次都没有祷告过。

在这之前,蓝海其实也知道上帝很厉害,因为老牧师给他讲过上帝。但对赦罪,他却是完全不知道也不明白的,因为老牧师并没有跟他讲这个,或者说还没有等到给他讲赦罪,老牧师就已经离世了。

在时隔几年之后的首次祷告中,蓝海说:"上帝啊,你曾经施恩于我、赐福与我。包括帮助我上大学,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包括在黑夜里让我看见。在这之前,我已经把这些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主啊,这些事情现在我全部都想起来了。耶稣,我知道你爱我。你曾救我,你曾赐福于我。我现在病了,病得几乎要死,我非常痛苦。我知道你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我知道你是医治的上帝,我知道你是让死人也能够复活的上帝。我知道你曾经爱过我,我也经历到了你的爱。只是你现在还爱不爱我,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离开了你,我远离了你。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远离我。如果你今天还爱着我、没有远离我的话,求你现在就在我身上施行医治。现在我就去做检查。如果心脏一切都正常,我就知道你还听我的祷告,我就知道是你医治了我。"

祷告完了以后,医院也开门上班了。蓝海马上就去挂了一个检查号,他决定马上再做一次心脏检查。号是挂好了,但是负责检查的医生却不愿意给蓝海做检查。因为今天检查的医生还是昨天给蓝海检查的那个医生。医生说:“你昨天已经做过检查了,怎么今天又来了?”蓝海说:“我想再做一遍”他说:“你已经做了,不需要再做了”但是蓝海还是坚持要检查,这个时候医生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还好整个看病过程中,蓝海的岳父一直陪着他,而他岳父认识这个医生,并且跟这个医生的关系很好。在岳父的求情下,医生最终还是给蓝海做了一遍检查。

当时的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属于“人情社会”。规则当然也是有的,但是却会因具体对象和关系不同而发生极大的改变。蓝海的岳父因为和医生的关系很好,就可以让蓝海在看病过程中享受到种种便利。

这个检查做得很早,当天下午就拿到了检查结果。等到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无论是蓝海的岳父还是检查的医生他们都当场傻眼了。直到现在蓝海也记得非常清楚:“本来检查结果刚刚拿到以后,医生是很漫不经心的,对我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不过咱也能够理解,毕竟昨天刚刚做了检查,根本没必要隔了一天又做一遍,用今天的话说,纯属浪费医疗资源。医生把那个检查单子随手扯了下来,但是他的表情到现在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他一副不可思议、见鬼了的表情。医生好好看了检查单几眼,然后说:‘怎么回事?都正常了?’他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个时候检查单在医生手上,我并没有看到上面的内容,但是我一看那个表情和反应,我就知道上帝一定听了我的祷告。”

直到这个时候,蓝海才知道圣书中被耶稣医治的那个瘫子为什么得到医治以后会跳跃,因为太激动了。当时蓝海是在二楼,确认检查结果全部都正常以后,他就从二楼一蹦一蹦地蹦到了一楼,他实在太兴奋了。

当蓝海兴奋地一跳一跳跳到楼下的时候,他的主治医生正好也上班了。蓝海把检查单给了他。检查结果不会骗人,在认真看过检查单以后,他也非常惊喜,兴奋得不得了。他激动地用当地方言对蓝海说:“爷们,这回咱没事了,没问题了,死不了了。我给你开些药,你现在胃部还有点小炎症,胆囊也有点问题。这些药你吃不完,你就好了。”

从那一天开始直到如今,蓝海一分钟都没有再离开过耶稣。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