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电梯里遇到外卖员,拎着大大小小的包装餐盒,和我一同上电梯,让我帮他们刷卡按键。时间久了,他们一上电梯,我几乎能猜出他们在几楼停下。因为这几户人家几乎每天都要点外卖。尤其是我隔壁邻居,我常常遇到外卖小哥,在电梯门口跟他打电话,然后把外卖餐盒放在门口离开。
今天不仅仅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还是个焦虑过剩的时代。过剩到我们无需动手,只要对着手机吩咐一声,就会有东西送到。不论什么东西,我们是否需要,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堆积成山。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人买了一屋子的保健药品,直到去世都没有吃完;有的女孩子买了一柜子装不下的衣服,还在不停地买买买;有的人自己不住却买了一大堆房。但是买了一屋子保健药品的老人,身体依然出现问题;买了一柜子衣服的女孩,却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衣服可穿;堆了一摞房产证的人,却依然觉得自己很穷。
过剩的物质满足了我们生活所需,却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空虚。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在那个过去衣食并不丰裕的时代,我们尚且没有这些苦恼。那个时代,我们追求着温饱,追求着美好的生活,但不是用我们买买买的物质满足,而是用美德。我们过着节俭的日子,一箪食一瓢饮,也不能改其乐。
在今天看来贫穷的日子里,我们从每一粒粮食中,体会饱足;从每一件单薄的棉衣中,体会冬日的温暖;从远方来信的只言片语中,享受着友谊的快乐;从脚踏大地的徒步中,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尽管我们没有丰富的物质,却有丰盛的生活;尽管我们没有买买买的快乐,却有不买的欣喜。
那个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努力超越自己。我们把那些战胜苦难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当成英雄,把那些不需要还不停买买买的人,当成负面榜样而提醒自己不能如此。
当然,我并不是让我们享受苦难、固守贫穷,而是和今天的物质过剩时代相比,我们的品味和道德,乃至人性,已经远远偏离那个物质贫乏时代的高度。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是进步,而是人性的退步。
物质的丰盛,消费主义的社会,在默默放大我们的生物本性,在压抑着我们人性中的美德。
梭罗放弃现代社会的一切便利,回到瓦尔登湖湖畔,用自己的双手开启了最基本的生活。他的这一令邻居奇怪的行动,却是他在现代社会中体会“穷日子”的行动。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基本的生活,什么是生活的必需。
梭罗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商品的主人,而不是商品的奴隶——在一声声让人融化的买买买中,身不由己,受欲望所控,不自觉地与消费主义签下终身卖身契。梭罗是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是人驾驭生活,在道德和独立人格的主导之下,成为自主的自由人。而不是在生物特性之下,成为物质欲望的奴仆。
现代的物质过剩时代正在拉低我们的审美,让我们匍匐于动物的行列,忘却了上帝创造我们时所投射的神圣形象。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宗教和信仰开始被挤占、被掩盖的原因所在。信仰是一个人的终极所托,是他人生意义的所在,是他自我定义的参照,也是我们人性臣服的更高存在。如果我们是一辆车,那么信仰就是抵达终点的道路。没有信仰,我们只能迷茫!
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给我们的职责是管理世界,而不是让我们成为被管理的对象。上帝创造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形象,而不是让我们成为没有祂形象的其他创造物。我们为什么活着,诗篇告诉我们,“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然而,我们却在现代的生活中,自己拿掉了冠冕。
对于今天这样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信仰才能让我们免于变成物质的奴隶,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因此,信仰之路势必意味着如耶稣所说,背负十字架的道路。我们要背负耶稣的轭,尽管艰难,也要前行。
在今天的时代,只有信仰才能让我们戴上自由的冠冕,荣耀上帝的名。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