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春节回家的一地鸡毛:灿烂烟花背后的火药味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2月17日 09:36 |
播放

我的一个朋友春节没有回家,算起来这是他第十三个没有回家过年的春节了。我有很多朋友春节过年不回家的,各种原因,也许从那些回家过春节的一地鸡毛中找到答案。

我这位朋友的妻弟,年届四十岁了,依然单身。这在农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作为家里的唯一男丁,不结婚意味着承担的传宗接代重任就要落空,这对于父母来说可是无法向祖宗交代的大事。因此,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因为婚姻问题而爆发激烈的矛盾。从前几年的催婚到今天的逼婚,真是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春节的夜空,别人家响彻的是烟花炮竹,而他们家则是无休止的争吵。

另一个朋友,父母年届八十高龄,因此他每年回老家。父母年纪大了,每年都应该回去。然而每次回去都同样是收到一堆抱怨和投诉。父亲总是与邻居吵架,弄得整个镇上都闻名遐迩。而每次回去,父亲都要对他挑三拣四,嫌弃他离家太远,不能在身边为自己撑腰,惹得被邻居族人欺负。今年春节,母亲突然脑梗,好在治疗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当他春节假期提出为母亲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却被父亲强行阻止。认为医院都是骗人钱财的,没病也会检查出病来。而且父亲认为自己妻子的生死大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别人不可置喙。因为父亲也年纪高龄,也不好强行争执,因此只能作罢。他自小时候开始就饱经父亲的家庭暴力,今天这样的情形,让他已经无心情过年了。

另一个朋友家里,他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婚事愁苦多年,如今好不容易介绍了对象,然而春节却没有欢愉。他们原本为了找对象在市里倾尽积蓄买了一套房子,但是现在房价大跌,让他的房子也跌去一半。而介绍的对象却要求,如果结婚还需要在南方大城市里买房,否则就不结婚。家里的房子卖不掉,卖掉也不够还贷款,而南方大城市的房价又不是他所能承担的。眼看而立之年,好不容易介绍了对象,却因为房子问题而出现波折。这个春节,让他过得寡然无味。

还有其他朋友,同样是一地鸡毛。一个朋友因为被父母催着生二胎,而产生激烈争吵。一个朋友因为阻止父亲和哥哥嫂子要把初中尚未毕业的侄女送到东南亚读神学班,而闹得不欢而散,还被父亲贴上撒旦的标签。

春节,正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一样,远远望去一片灿烂,却也充满浓浓的火药味道。这的确是一个矛盾的节日,既有悲欢也有离合。

春节在我们的传统概念中,是一个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尽管家庭无条件欢迎远方的游子回家团聚,但是这种无条件的时间只能维持半天。回家的当天晚上,可能还真的因为你没有对象、没有买房、没有生二胎、没有赚到钱而“充满条件”地不满。

因为子女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一旦春节回家,这难得的团聚时光,往往就成为一年中家庭解决最关键问题的时机。这些关键问题,往往又因为观念不同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传统社会是没有个人存在的。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个体从属于家庭,家庭从属于宗族,宗族则从属于皇权。因此皇权的末梢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个体没有自己的选择,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从出生开始就从属于家长。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人生规划这些都没有个人选择的空间。“中国人的一个倾向就是无须‘私人状态’,包括私人空间、私人时间、私人活动领域。”(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信出版社,206页)在我们的概念中,凡是涉及“私”的都没有好词,因此我们讲究“大公无私”。

在这种文化结构中,个体的生活就成为家庭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在宗族式微时候,就完全落在了父母身上。家长制的最后一点挣扎,大概就是在春节这么一点时间内的矛盾冲突上了。父母要为孩子的婚事操心,要为他的二胎操心,还要为他的车房操心,为孙辈操心。

父母在一年中也就这么短暂的几天春节假期,才有操心的机会,才有把孩子聚在膝下,“指点江山”的空间。因此春节不但时间是压缩的,空间也是压缩的。在压缩的时空中,传统家庭结构开始难得复活,子女孙辈的生活方式,在父母的“无私”关心之下,任何一种“私人想法”都要接受严刑拷打。

而年轻人呢,他们生活在城市空间中,再也不是那个封闭的熟人网络,他们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相对于传统的“无私”,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要独立安排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再背负“家国一体”加在他们身上的理想。

正因如此,春节的矛盾冲突往往没有结果。因为冲突的双方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

春节既有短暂的团聚欢乐,也有不变的矛盾冲突主题。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也是社会结构迭代的过程。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吧,毕竟我们有城市那么大的空间可以“逃避”,有城市那么大的时间可以“回旋”,又何必与一个即将消失的时代伦理较劲呢?

灿烂的烟花是美丽的,因为它们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火药味很快就被风吹散,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图片来源:airtank from pixabay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