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中国基督教研究》年度会议(2024)线上举行。当天的会议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由四位学者肖清和、彭睿、谢伊霖、郭建斌先后主持。十位学者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分享,并与参与者进行了问答互动。
十多位学者的演讲主题广泛。其中包括:复旦大学的刘平教授分享了“韩仁敦主教及皖赣教区三十年(1909-1940)”为题的讲座;中南民族大学的聂利分享了“战时汉口安全区之筹备设立探析”为题的讲座;暨南大学的谢伊霖分享了“中国基督教的对外新形象:以陶然士文献资料为中心的一个学术考察”为题的讲座;北京大学的肖清和分享了“明清天主教有关夷夏之辩的讨论”为题的讲座;复旦大学的贺腾分享了“情感的治疗—奥古斯丁的进路”为题的讲座;富勒神学院的冯成伟分享了“具身批判实在论作为神学-科学-宗教三方对话的新神学思想”为题的讲座;西南民族大学的郭建斌分享了“《拳祸记》整理与研究”为题的讲座;南昌大学的彭睿分享了“新教改革运动与大众神祇敕封运动:同与异”为题的讲座;北京大学的奚望分享了“瓦格纳论作为佛教分支的基督教”为题的讲座;剑桥大学的徐颂赞分享了“追溯倪柝声神学的流动、交汇点与能指偏移(1920-1952):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为题的讲座。
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于2006年成立。成立之后,便展开与中国国内学术界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基督教与中国相关课题的研究。2007年10月,研究中心邀请了国内外三十几位专家举办了“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展望—暨纪念马礼逊来华两百周年”学术会议。此后,研究中心每年都与国内的大学合作举办与基督教和中国相关话题的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心创办《中国基督教研究》杂志,主要刊登有关中国基督教研究主题的中英文学术文章,出刊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包括网络及纸质形式的刊物。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