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孤独,21世纪的流行病?浅谈福音在“无缘社会”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2月09日 10:49 |
播放
图源 pixabay 图源 pixabay

孤独是什么?

什么是孤独?孤独一直都存在吗?孤独如何作用在情感上和身体上?我们有可能治愈孤独吗?

对孤独的一种常见定义是,当我们需要得到的社会接触和关系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英国文化史学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在她的新书《孤独传》中,对“孤独”做了细致的溯源和文本分析:“孤独很难定义。它没有反义词,且完全是主观的。”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孤独”本身并非一直都存在,可能仅仅特别属于21世纪。

根据艾伯蒂的溯源,至少在18世纪末以前,公开发表的英文文本中很少提到“孤独”。大约从1800年起,“孤独”一词开始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直到20世纪末才达到高峰。

那么以前就没有孤独吗?自然也有,但是那个时候的孤独和现在的孤独涵义并不一样。在16和17世纪,孤独并不像今天在思想和心理上具有如此分量,它表示“孤身一人”,它更多地是一种身体体验,仅是指一个人独处的状态,而不像现在这样成为了一个完全描述心理和情感状态的词语。

你孤独吗?

大家,仿佛都很孤独。

在21世纪的今天,好像每一个人都会觉得孤独。就连笔者家里7岁的儿子偶尔也会说“我太孤独了”。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孤独何以会无处不在?无论是孩子,还是年轻人、中年人,更不用说老年人,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孤独。孤独为什么成为了21世纪的专利?21世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有的。

人口历史学家给的解答是——这是结构性变化造就的结果。

21世纪,全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的经济、科技、文化娱乐都变得前所未有的发达。于是当世界的大多数地区都处在高度发达、全球化、世俗化的社会中时,孤独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直接后果。

笔者出生在北方农村,记得童年时候宗族和族群观念的影响还是非常深刻的。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早上要早早的起来(往往都是被父母强行叫起来)然后和一大群同一个家族的小伙伴一起去给家族里面各位长辈去拜年,一圈下来没有2,3个小时根本跑不完;而如果村里有人逝世的话,更是会全村齐上阵,不论亲疏远近,不论是不是同一个家族,每家每户都要至少出一个人参与;平时遇到什么大事的时候也会以家族为单位开会,开会的时候家族里的长辈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具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仿佛都变得更加的独立了。宗族、家族开始变得名存实亡,几乎不再具有任何影响力;过年的时候也不需要大年初一大早上去拜年了,过年期间偶然间见个面就算是拜年了;哪怕是同村的人平时也难得见面,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是谁都不认识谁;哪怕是通过传统的婚丧嫁娶现在也逐渐维系不下去彼此间的关系了......

“无缘社会”

比中国经济早发展了几十年也更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有一个词对这样的状态做了很贴切的描述——“无缘社会”:一种彼此之间没有关联,互不相干的社会,大家各过各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社会各个方面高度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维系人际关系的传统逐渐被打破,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及亲缘。

而中国,也正在逐渐步入“无缘社会”。

记得几年以前,经常看到日本独居老人死亡的新闻,死亡很长时间以后才无意间被发现,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无缘社会”的真实写照。在“无缘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深刻的关系——没有朋友,虽然和很多人都以朋友相称;没有邻舍,虽然邻舍就在那里;也没有孩子和亲人,虽然在血缘和生理上都是有的。而最近这几年,发生在中国的类似的事情印象中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虽然没有严谨的统计,但是时不时的就能够在新闻媒体中所看到的独居老人死亡一段时间以后才被发现的消息。

新冠疫情的推波助澜

而从2019年年末开始的这场席卷了全世界直到现在仍然在流行的新冠疫情加剧了一切的发生。

新冠疫情之下,除了新冠病毒直接导致的感染和伤亡,其实更大的破坏是在物理空间下,大范围地隔离与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这样的破坏性其实是远远超过人的肉体方面的危害的。因为疫情的影响,在世界多国引发了“孤独死”,包括英国、美国、德国、韩国这些曾经严重爆发新冠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搜索引擎是这样给孤独死定义的:““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特别是指发病后不呼救而死亡的情况。“孤独死”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居多,是全人类社会老龄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日本尤为突出。”而新冠疫情,则让本就早已深陷无缘社会的人们雪上加霜,加剧了“孤独死”的频发。

疫情隔绝所带来的孤独在日本的体现则是——自杀率抬头。2020年,日本自杀人数突破2万,为近11年来首度上升。日本政府将这样的结果归因于疫情导致的社交失效以及失业等经济压力。

“福音”在“无缘社会”的现实意义

基督教非常重视传福音。我们在传统上普遍认为传福音就是把基督教信仰介绍给对方并且让对方接受福音、相信福音,因此让对方得着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救赎而来的新生命。

这样的认识当然并没有错误。

然而在今天“无缘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却可以给传福音赋予另外一层现实意义——让人不孤独。

笔者也曾经在教会、团契中见过很多初信的弟兄姊妹,有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信仰的时候,之所以决定尝试了解一下基督教信仰,有很多都和他们觉得在教会、团契里面氛围很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切有关。也就是说其实最初吸引他们的并不是神和基督本身,而是觉得在教会他们内心很舒服。也正是因为如此,平时没有人可以去倾诉的很多的话都可以在教会里面放心的倾诉出来,而不用担心对方不能够理解甚至是侮辱和嘲笑。一句话来说,人们都太孤独了。而教会,则恰恰是治疗孤独的地方,

实际上,神也早就知道孤独的危害性,无论是在家庭里面还是在社会和世界上,通过婚姻和教会让我们从孤独中走出来,好让我们得着从神而来的丰富和丰盛。

【创2:18】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来10:25】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参考文献:
偶尔治愈(ID:to-cure-sometimes)——“孤独杀人,被严重忽视的全球流行病”一文,作者Cartoneros 。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