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福音时评:中国家长思想深处,需警惕都有个欲盖弥彰的成功学幽灵

作者: 天路客何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1年05月10日 09:58 |
播放
图源:Pixabay +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不幸的是,这个问题正在被残酷的现实不断证明,我们的教育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方式毁掉这一代孩子。这也许就是《小舍得》这部剧持续升温,话题不断的原因,差不多所有的观众都从这部剧中,感受到了种种摧毁方式的力度。

就像《小舍得》原著作者鲁引弓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说:很难说什么(教育)是正常的,但至少可以明白什么(教育)是荒诞的。

现代教育的荒诞,早就越过了个人的理解,而被整个社会的焦虑裹挟,在这种焦虑的浪潮中所有的父母,都无可避免得被带走。

1、一个极端的故事

如果说电视剧是生活的切片和概括,那生活的本身就会让人更加的触目惊心,所有的荒诞都是那么的真实。

昨天的一条“盼女成凤心切,单亲妈妈对12岁女儿频繁“动刑”,被撤销监护权!”的新闻,又一次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中。

这个孩子只有12岁,还处于一个上小学的年纪,不仅没有父爱,却经历了比一般家庭小孩更严厉的“家庭教育”。甚至用“家庭教育”来形容都是对教育的亵渎,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虐待”,而施暴者竟然是她的亲生母亲。

4月20日,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这名“虎妈”被剥夺了监护权,不再是女儿的法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换成了女孩的外婆。

这名女孩来自江苏南通,她在四岁的时候就经历了父母离异,女孩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她对女儿的要求很高,只要女儿的学习成绩令自己不满意,就动用暴力手段教育她,动辄打骂、体罚。

据悉,法院之前就曾因为举报,向她发出过人身保护令,但她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依然对女儿频繁体罚殴打,甚至女孩的脸上也出现了烫伤。很多网友都说这哪里是什么望女成凤,分明就是发泄私愤,把离异对孩子爸爸的恨,和对生活的不如意,用变态的方式发泄在自己女儿身上。

而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在法庭上的语气竟然还带着 “愤怒”,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虐待孩子的错误,还愤怒孩子的不懂事,妈妈的干预,法庭的袒护。她认为女儿在小学将英语的基础打好,到了中学的时候,就可以将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上。她还认为孩子的教育需要金钱来支撑,需要把孩子培养到一定的台阶,才能有好的未来。

很多网友认为她不仅暴力,还很无知,自己没文化,还强行将自己的荒诞想法强加在女儿身上,以“为你好”的名义转嫁焦虑。其实,这个事件让人思之极恐的,却是“教育”已经荒诞到可以成为发泄私欲的借口、抵消自己情绪的出口,控制一切的理由。

2、谎言的咒诅

无论是“鸡娃”妈妈,还是“清流”父母,都无法逃出这个自我中心的牢笼,自己想当上帝的咒诅中。这种思考方式其实一直像一个幽灵一样,在我们的身边徘徊,从来都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

在《小舍得》中的南俪家庭,开始的时候真的符合一部分人理想中家庭教育的样子。女儿夏欢欢性格开朗,有领导力,同时也有自己的爱好,课后的补习班只针对自己主持和唱歌的兴趣,绝不跟风补习奥数和英语。而且在升学的问题上全家达成一致,不拼名校,选择直升本校初中部,开开心心地走素质教育之路。

但当无数这样的父母,看到夏欢欢开始痛苦的时候,差不多都发现自己还是太幼稚了。

就是所有淡定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孩子每天要面对这个扭曲的环境,要面对同学的压力的时候,都会显出极其的无力和无助来。

在成绩是唯一标准的世界里,成绩不好就要从班干部的位置上被拉下来,还要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这种刺激和扎心就是成年人也未必承受得住,何况是10岁的孩子,这种被羞辱感也许比任何正面刺激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自觉”。于是南俪家就在这种环境中,像一叶孤舟被无情地裹挟着,没有任何的悬念向着焦虑的漩涡奔去。

这个悲剧就是这么猝不及防地让所有观众都心头一凉,在恍惚中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于是淡定的南俪开始向田雨岚一样歇斯底里,而过去阳光般温暖的爸爸也开始向可怜的欢欢发出了咆哮。这时,我们才会明白这个世界早就被魔鬼掌控的事实,才会发现这个环境早就被原罪污染的真相。

的确这个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中,牠最可怕的计划就是要用这些可怕的环境,造成群体无意识的监狱,奴役所有因为不相信上帝而心怀恐惧的人。这个计划的可怕之处,就是让人们陷在自己的标准和以为中,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趋利避害。

3、成功学

这个可怕的咒诅,在人类的世界中被冠以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思潮,其中最直接搅动人类焦虑的就叫“成功学”。

成功学理论在教育这个领域的反应,就是认为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实现成功所赖以存在的潜能。

只要建立有利于诱发师生成功心理并为他们实现成功提供保障的育人机制,采取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策略,就能激发起师生追求成功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开发自身的潜能,通过努力变成功欲望为成功现实;由此又转化为一种更强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各自在原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成功目标奋进。

这个以满足“成功的欲望”的谎言,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就是进化论弱肉强食的竞争理论,优胜劣汰正是成功学的口号和基础。结果人就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优秀、卓越、完美等标签让世人疯狂地趋之若鹜并舍我其谁。

于是神童、天才、超人、伟人等等卓然不群大写的人,就开始顶天立地地矗立在人类的纪念碑上。而被鸡血模糊了眼睛,被鸡汤洗了脑的普罗大众,就开始了每个人的成功梦,成为第一,成为翘楚就成为了所有人的梦想。而培养超人、天才、神童等等把人类分成三六九等的庞大计划,就开始粉墨登场,在一旁唏嘘中贻笑大方。

1921年,美国心理学家特曼曾进行过一个实验,他通过智力测试,筛选出1200名智商140以上的天才少年。然后,美国政府为这群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期望从中诞生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牛顿。但事与愿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从事着海员、档案员、打字员等普通工作;少数获得不错成就的,都是因为拥有坚强意志。

特曼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距离发现智力与成就的完全相关性还很遥远。

其实什么叫“成功教育”?归根结底,大众眼里“成功教育”的核心词,还是功利。

4、教育的本质

所以,当我们再次站在“教育”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命题面前的时候,我们只有真正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才行。

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 (申命记 4:1)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认识上帝,并遵行祂赐下的律例典章,也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生命传承延续的奥秘,上帝恩典和慈爱流淌的见证!但当名人被追捧,成功强烈地吸引人,祝福和恩典被没有限制地需要,不就是“成功学”偷换了教育的目的和概念,暗暗的洗了众人的脑吗?

于是人类哭着喊着喜欢成功、喜欢荣耀、喜欢被追捧、喜欢被高举;精神分裂般地追逐着名誉、追逐着自我价值、追逐着花天酒地。用“从不退却,从不放弃,从不逃遁,忍辱负重,在困难中创造奇迹的精神”的鸡汤和鸡血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大约5000年前,人类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说,来吧,我们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我们要宣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十一4)

但上帝阻止了人类这个极其幼稚的行为,变乱了人类的口音,并分散了他们,就是要人类明白自己是人,而不是神。但人类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罪恶,悔改自己的自我中心,而是在每一个时代用各种不同的“成功学”激励自己。

于是各种各样变了形的“巴别塔”就在人类的历史中被不断的建造起来,而伟人、超人、名人就是其中最闪闪生辉的代表。

他们的名字被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昔日的巴别塔,今日的名人堂,人类不断在地上筑起高塔,高举各行各业的伟人。结果因为这些“伟大”的名字,那超越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的真神上帝,就被彻底地冷落和忽略了。 甚至极多自称认识上帝有基督信仰的人,不也是一边口口声声在敬拜上帝,一边在蝇营狗苟地为自己打算吗?而又有多少和世人一样焦虑的有信仰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是挣扎焦虑呢?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马可福音 8:36)”

如果我们不愿意认罪悔改,真正明白活着的目的和意义,那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最后就是一场空!


本文原载于“生命树婚恋”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