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跟随主耶稣的人,能够有机会多多亲近并寻求主,这本是一件极好的事。但部分弟兄姊妹在亲近主这件事上却是非常懈怠,甚至还会给自己找许多想亲近却又因为各样困难而不能亲近的理由。本以为事实真是如此,可一旦许之以利益,比如给点钱,立刻就来了动力和果效。因此我们说,爱主不要功利化,更不要只有别人给钱给我们才有爱主的热情。
这几天教会有慕道友的学习,我分担了其中的一部分课程。在与大家分享时,我鼓励大家多多读圣书,但立刻就有慕道友说:“我们没有多少的文化,读了也记不住。”
请留意他的说法,不是强调“不认识字”,而是强调“记不住”。
我和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某次我与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辈交通,在谈到要多读圣书时,这位长辈立刻和我说:“我没有文化,不认识多少的字,没有办法读圣书的。”我与这位长辈讲述了一位弟兄和我做的见证,他身边有一位已经82岁高龄的老姊妹,竟然只花了两年的时间就将新约圣书中的大部分字都认识了。最关键的是,她原先竟然连一天的书都没有读过!纯粹的文盲。在信靠主以后,她就不断地祷告,求主赐她智慧和悟性,求主预备机会和方法,也求主预备帮助自己读经的人等等,然后事情就这样成了。
这位六十多岁的长辈听后,并没有任何的惊讶或被感动,甚至还说:“那她聪明,我不聪明哦。”我回复她:“她也一天的书没有读过,你还读到了三年级,怎么就说她比你更聪明呢?何况她还只是个农村的老太太,你还住在县城呢!”
长辈又对我说:“那就是她记忆力好,不然怎么会记得!”我有些无奈,就与她说:“她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您才六十多岁,相比较的话,肯定是您的记忆力比她要好些。就好像我比您年龄小,相比较,我的记忆力肯定要比您现在稍好一些。”她立刻抢过去回答:“那肯定的,你记忆力肯定比我好,我都多大年龄了。”
这位长辈又说:“那就是她有时间。”我笑着问道:“那您为什么没有时间呢?您也退休了,不上班了啊。难道要照顾孙子孙女吗?”长辈和我说:“那倒是不要,孙子孙女都大了,也上学了,不要自己照顾。只是我每天还要跳跳广场舞,哪有时间去学圣书,不想学了。”
原来,她的时间都用在跳广场舞上了。
我开玩笑地和长辈说:“其实,不是您不能认识字,也不是记忆力不好,更不是没有时间,只是您不想读,不愿意在亲近主上花费时间。要是教会出一个通知,只要自己能独立读完一章圣书的内容,教会立刻发100元钱;读2章,就给200,以此类推。这样,您还读吗?”
长辈立刻笑着回复道:“哈哈,那谁不读啊!我第一个报名!”
是啊,一提到自己只要能独立读完一章圣书就给100元,立刻有时间了,也愿意读了;反之,则是有各样的理由不读。原来对上帝话语的积极性在于今生的钱,而不在于永生的福分和恩典。这不仅是认识上的问题,更是我们属灵生命中的不足。如果我们对上帝话语的渴慕是靠金钱和物质调动起来的,这样的生命又怎么能是成熟的呢?
其实,类似的问题并不在少数。
关于教会聚会时手机声音不断,其实也是如此。
某次我和几位平日聚会时手机会响起的长辈聊天,我开玩笑地和他们说道:“要是教会决定,给每一个在聚会时手机不响的弟兄姊妹,每个人发100元钱,估计没有几个手机会响的,恐怕有些人不会关机的,宁愿把手机放在家里也不会带来。”
但事实是,教会没有这样的奖赏制度,仅仅是靠着平日聚会时对大家的温馨提醒:“请大家将手机调整成静音、振动,或者关机。”这样的说法对大家明显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按理说,这不应该是教会不断地要求或强逼的事情,而是弟兄姊妹们进入教会之前就应该主动地将手机调整到静音的状态。因为这是来到上帝的圣殿,我们是要敬拜上帝的,应当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我们总是想着爱主能够纯粹,不是因为有什么外物的刺激,更不是有什么今世的好处,只是单单地因为我们被祂的爱和恩典所感动和吸引。可现实却总是与之相反,明明是口口声声喊着要得着天上的恩典,却又总是逃不开今世财富的束缚。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一个人,也不能有两个主,不能既有主,又想守着地上的钱财。要学会取舍,在十字架上为我们钉死的主才是最好的,认识祂才是最幸福的事。不要将爱主的事世俗化,如此便失去了意义。
既然爱主,就要好好付出,不要总想着两边抓,说不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