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一个姊妹和我说:“现在AI这么火爆,以后录制音频信息,直接用AI就可以了呀!”
其实姊妹说的不错,AI的确可以在很多地方替代人,甚至我们在团契中的服事,AI也可以部分替代。但是我们切切不要忘记,服事得本身也是一种训练,我们的父正是通过具体的事情训练我们的生命。
正如曾经有一位年长的奶奶在团契中做饭,每次她给弟兄姐妹做饭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掉到地上的一片菜叶,她都会很小心的捡起,然后反复冲洗,重新使用。并不是因为奶奶吝啬,相反她对弟兄姐妹很慷慨,但是她说:“我是在服事我的父,所以在最小的事情上也要细心服事。”
其实,这就是服事的意义。不是因为我们的父需要我们的服事,乃是因为我们需要服事我们的父。就像很多事奉多年的弟兄姐妹,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触:“父借着服事,坚固着我的信仰”。
所以,我们是否能用AI替代人对父的服事呢?答案显而易见。
但是,我并不是老土到一个程度反对AI,或是拒绝使用它。并非如此,我非常承认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使用工具,甚至当我和它沟通、交流的时候会得到很多启发和帮助。
然而,我们必须要清楚,AI是很好的工具,它不能成为我们生命的主人,更不能替代我们去生活。
AI不能替代我们去和妻子沟通,AI也不能替代我们去教育子女,AI也不能替代我们去生活,虽然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感觉疲惫,但是这恰恰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
当清风拂过面颊,闻着空气中飘过泥土的味道,听着蝉鸣与溪流之声,这岂不是一种生命的美好吗?所以,我们不能让AI剥夺了我们的生活。
其实常常会看见一个现象,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但是个人都在看自己的手机,为着手机里面的人哭,为着手机里面的人笑,但是完全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一些科技、事情已经占据我们的生命,以至于成为我们的“主人”时,这就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时刻了。
不得不说AI绘制的图画比我画的要好,AI写出来的歌曲要比我写出来的更感人。但是AI有情感吗?它没有经历过喜怒哀乐,也不明白什么时喜怒哀乐,也许它可以通过大数据推算出喜乐的样子,但是它根本没办法共情。
正因如此,我们永远不能看AI过于我们身边的。我们姑且不说多少人抱着手机缺少和家人的互动,我们单说,也许有一天AI会成为一个知心、理想的人形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清楚,如果它单纯的满足我们的私欲,并不一定时好事情。
记得前些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访问死刑犯,说:“你回想你的这一生,你最懊悔的会是什么?”死刑犯回答说:“就是当我犯错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从来不责备我,从来不管我”。
对于我们每一位,其实都不难理解:“管教本身就是爱”这句话。因为爱而有责备、因为爱而有管教,因为爱则是要削掉到人身上不好的地方,而AI看似会满足我们一切的喜好。但是最终人会进入到怎样的光景中呢?
或许之前谈到,因为AI的诱导而自杀的年轻人,就应该成为我们的警戒。
在这AI的时代,我们不仅要自己警醒,更要紧紧的依靠我们的父。靠着父的恩典说:“世界的吸引力再大,但是却不能让我们与父的爱隔绝”。正如保罗所说:“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保罗还说:“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里的。”
保罗告诉了我们一条出路,就是我们自己要紧紧跟随,并且保守在父的爱中。因此,我们要面对AI世代,一定要加强我们跟神之间的关系。
今天也好,未来也罢,AI再厉害,抵挡不住圣灵的工作,也没办法与神的爱、主的爱相对抗。所以我们永远要起来,不向这个世代投降。AI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和仆人,不能成为我们的主人和辖制,更不能让它成为我们关系和角色的破坏。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