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如何加强牧养的多样化?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8月04日 10:22 |
播放

好的牧养首先需要有好的工人,其次需要有的则是恰当的策略和事工的方式。当一个合神心意的牧者在恰当的时间以符合神心意的服侍策略去服侍的时候,必然会带来符合神心意的结果。反之,有些工作看似有其组织架构和模式,也必然没有很好的结果。

记得教会会堂制的风刮起了的时候,很多教会都积极的建立会堂,无论是从建筑大小,还是内部装修模式,都在模仿着教堂的形式建立,只是紧接着的环境变化,让弟兄姐妹的心血就被付之一炬。记得在某间教会,当时有人提出建立会堂的时候,有一部分并不同意,因为这些弟兄姐妹说:“我们领受的是建立小而精的教会,并没有领受做堂会的使命,所以上帝并没有将这样的恩典给我们,所以不能做。”但是另外一部分弟兄姐妹责任认为:“会堂大会扩展服事的数量,更见证神的大能,并且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

最终这间教会建立了会堂,而会堂却被拆了。如果从消极的角度说,的确是金钱和心力的损失,但是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也促进这间教会未来在做选择的时候去寻求神的旨意。

其实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多提醒,也就是:别人的灯不见得能照亮我们的路,别人领受的使命不见得是神对我们的托付。从个人的角度是如此,从团契和教会的角度也是如此。上帝在每个团契、每个人生命中的带领和旨意是不同的,有些团契蒙召的目的就是服事农村教会,那么如果他转移服事目标定睛在城市教会,那么工作的结果一定差强人意。也许城市工作也很重要,但是父也必然会兴起能服事城市工作的人去参与,我们只管把自己所领受的持守,这就是忠心的表现。

将目光定睛在基督的身上,俯身用双手专注于所托的工作,这是服事者所应该有的态度。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我们在持守所领受的使命基础上,也应不断求父赐给我们服事的技巧和智慧。

记得在小的时候,听到谁家有“万元户”会觉得这个家庭异常富有;时过境迁,如果今天听说谁家仅仅是“万元户”就是觉得这个家庭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这就是环境变化和经济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这也直接会影响牧养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再加上学历日益普及,现在的年轻人与三十年前的年轻人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也就意味这牧养策略不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断层的现象。

所以今日教会在服事的过程,牧养的方式必然会更加精细化、多元化,以服事更多有不同需要的弟兄姐妹。当然这也需要有更多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弟兄姐妹参与其中,不仅仅是属灵的知识,同样包括技能知识。接下来谈几点不同形式的牧养方式:

特殊群体的牧养

谈及特殊人群的牧养,例如:盲人、残障人士、艾滋病患者、自闭症儿童等,这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很多教会都有老年人关怀的事工,但是却很少有特殊人群服事的事工,因为这样的工作本身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并且需要更多人参与其实才可以,所以很少有教会开展。但是这样的工作却能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福音的机会,同时也能在世俗中间做出美好的见证,以至于产生福音的影响力。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姊妹大学学的就是特殊儿童教育,然后希望在教会中开展特殊儿童事工,只是当时的教会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工作没什么价值,然后就让姊妹参与到了主日学工作中。虽然姊妹也在参与教会的工作,但是内心中却有很大的遗憾。

职场宣教事工

之前说过,老一代人开拓福音是基于农村,因为但是的社会农村地区居多,而如今农村教会日渐没落,很多人都涌入城市中。所以需要建立一种城市宣教的意识,同时有完善的牧养模式才能保守进入城市教会的弟兄姐妹或者是慕道友。

有一个弟兄在某省会城市互联网公司上班,他说:“现在不敢将同事带到团契中,虽然知道自己所信的是纯正的,但是担心将同事带到自己聚会的地方,会让对方误认为进入了传销。”也就是聚会环境、授课人的素质让弟兄产生了这样的顾虑,所以没有转型,就很难在城市中开展工作。

社会事工

谈及德兰修女,我们都很钦佩她所做的事情,时至今日她的影响力都在。其实我们羡慕的不是她的影响力,而是羡慕她在福音方面所付的代价。社会事工的开展,是将福音美好的一面立体化呈现给世界看的一种方式,当外邦人看见基督徒的好行为时,自然会对信仰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是不知为何,很多团契对社会事工表现的比较冷淡,甚至没有社会责任的意识,这也直接导致本地事工开展缓慢。

谈及不同形式的工作还有很多,就像:单身事工、民工事工、婚姻事工、心理咨询事工等等,这些形式的事工都需要开展,只是这些工作对于今日很多的教会而言还在摸索和思考的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求父给我们更宽广的胸襟、更深邃的眼光,不是一味的拒绝和排斥一些事情的出现,也不能排斥与自己经验相悖的事情,而是需要求父给我们智慧,使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社会中如何做好服事的工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