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读经默想丨从瘫子得医治来反思:我们要成为信仰里的哪一种人?

作者: 沈寻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6月16日 08:12 |
播放

可2:1-12 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见他在房子里,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 “这个人为甚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甚么这样议论呢?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耶稣在地上传道的三年生涯里医治了很多人,而在这些神迹奇事里面,各样的人也展露出他们对耶稣医治能力不一样的态度来。但不能忽略的是在这段经文里,除了主耶稣、蒙医治的瘫子、抬瘫子的人以外,还有两种人,就是后半段经文里面出现的文士和周遭围观的群众。

一,瘫子。这个瘫子可以说即是可怜也是幸运的。可怜是因为他瘫痪必然不是一小段时间,长期瘫痪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只能成为别人的负担。这个瘫子也没有亲人,许是他瘫痪太久连亲人也远离他了,因此他身边并没有能够照顾他的人。

耶稣在医治瘫子的时候说了一句:“小子,你的罪赦了”。耶稣在医治别人时,说的最多的是“你的信救了你”,但对这个瘫子说的第一句却是“你的罪赦了”,说明这个瘫子之所以瘫痪是因为他的犯罪生活带来的后果。

可能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瘫痪的原因,他自己也因为犯罪而受到了代价。然而身体的瘫痪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内心——犯了罪,不仅是身体受惩罚,心灵里面也备受煎熬,非常自责,甚至是痛悔的。

我们今天是否有时也会像这个瘫子一样?看上去也在信仰,读经祷告做礼拜,赞美诗唱的声情并茂,但我们的灵是不是一种瘫痪的状态?

这个瘫子瘫痪之后一定也曾四处求医,花光了积蓄,却没有得着真正的医治。但四个人抬着瘫子过来时,瘫子躺在褥子上,看似是被动的,然而他内心必然是带着信心、顺服和盼望的。这种心态是不容易的,在他这样的位置上,瘫痪了这么久,也找了很多的医生医治,但从来就没有治好。说不定也有人会跟他说:你这是瘫痪,治不好的。

但他听到了关于耶稣的事迹后,内心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心里想的是:“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希望,我也绝对要抓住,不能放过。”所以当四个人将他抬来、又建议从房顶缒下去时,他并没有反对;当耶稣吩咐他起来候,他毫不犹豫地就站了起来。

耶稣当然有医治的能力,但也需要瘫子内心有绝对的信心和顺服。不管在之前瘫子对自己这个疾病有多少的绝望,但在他知道耶稣和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以后,他对耶稣充满了信心、盼望和顺服。他坚信耶稣就是能医治他,耶稣说起来,他就的的确确能够站起来。

如果这个瘫子是小信的人,他听见了耶稣的事迹后仍然还在绝望里,那他就永远会瘫在那里无法起来行走。他站起来,不仅是身体得着医治,也是灵魂得着了医治。

我们常说,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就是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这个瘫子就真实的做到了身心口一致。我们要通过这个瘫子查看自己,我们是否口里承认还心里相信?相信耶稣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医治我们? 

二,抬瘫子的人。这四个人是非常有信心又有爱心的人,同样有智慧还很当机立断。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还只是朋友关系。哪个朋友能在瘫子病了这么久后,还能这样热心地抬着他来、帮助他得医治?这私人这次抬着瘫子过来,且动作如此熟练,说明之前也抬过,并不是第一次。

耶稣讲道的屋子离瘫子所在的地方必然是距离的,可能是耶稣在这个村庄,瘫子在另一个村庄。在当时的时代,村庄之间离的比较远,四个人抬着瘫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地把他抬过来,这也就算了,最神奇的是,他们四个人就真的这么有信心,坚定地相信耶稣一定能医治瘫子,所以即便路程远也是,一定要把瘫子抬过来。

抬过来后看见屋外站满了人,把耶稣围得水泄不通,完全进不去!怎么办呢?不是说“算了算了,看看下次还有没有机会吧”,而是当机立断,上房顶,把瘫子从房顶缒下去,送到耶稣的面前。

这个决定,非常大胆。可以想一想,抬的是个瘫子,他只能躺在那里,什么也干不了。这四个人要先爬上屋顶,把瘫子慢慢拉上去,然后要把房顶破个洞,然后再又把瘫子慢慢缒下去。

那个时候的屋子,屋顶说拆开就拆开,说明房子的构造是比较简陋的。四个人抬一个成年人站在上面,说不好整个屋顶就垮了,不仅会把瘫子摔下去,他们四个人也会跟着摔下去。所以四个人要一起做这个工作,其实是不容易的。

经文里面一句话就读完了,但想象时这个画面真是不容易,躺在褥子上的是个病人,他们四个人要同心协力合作着才能将褥子平稳地一点一点地放下去,不会导致褥子一边快一边慢、一边高一边低,这真的是非常需要毅力、决心和配合的。

这四个人真的是既聪明又别出心裁,地上没有门能进去就走上面,破个洞下去。撒该如何见到耶稣的呢?他个子矮,因人多见不到耶稣,他就爬到了桑树上去见耶稣。结果耶稣一眼就看到了他,并且要去他家里。

瘫子是因为这四个人,所以才能直接地来到耶稣面前。如果没有这四个人的帮助,这个瘫子是不可能见到耶稣的,可能他只能在角落叹息,得不到医治。所以我们在服事的时候也是,有些事情我们靠自己确实就是做不到,需要有其他人的配合,需要共同协作,一起来达成目标。

所以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的“瘫子”,他一个人不能来到神的面前时,我们需要去帮助他。拉着他一起奔跑,一个人拉着可能感觉吃力,好几个人一起拉他的时候,拉他的人会轻省很多,瘫着的人也会自然而然跟着跑起来的。

三,文士。圣经里面文士和法利赛人几乎都是一起出现的,他们常常跟在耶稣身后,不是因为被耶稣的真理所吸引,而是想尽办法要找到他的把柄。当耶稣赦了瘫子的罪时,他们就开始议论纷纷,说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权柄。于是耶稣就问他们:“是赦罪容易,还是叫人起来走容易?”

按照正常的人角度来看,确实好像是让瘫子起来行走更难一些,但文士和法利赛人是神的选民,又非常遵守宗教律法,作为神的百姓,他们必然知道,从属灵的角度而言,赦罪要比叫瘫子起来行走更难。因为赦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它关系到这个瘫子最终生命的走向。普通人怎能有赦罪的能力呢?

所以这群文士才会说: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其实,他们自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除神以外,没有人能有赦罪的权柄。施洗约翰也曾为耶稣做见证,说耶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耶稣所宣讲的是神的国的真理,所施行的也是神迹奇事,然而,这一群自诩为神的选民、非常严苛地遵守着神的律法的文士法利赛人,他们硬着心肠不承认耶稣就是神的儿子。

他们有知识有学问,又谨守律法,但他们骄傲虚荣又自大,外在看似虔诚,其实只是一个信仰的空壳,没有内在生命和本质。他们掌握的知识不但没有帮助他们更加认识神,反而成为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所以当耶稣赦免瘫子的罪时,他们纷纷指责耶稣说了僭妄的话。这种指责是出于他们虚伪的信仰以及他们无知盲目和骄傲,自以为是对的,其实他们已经离神非常远了。

我们不能成为像这群文士法利赛人一样的人,自以为在做着蒙神喜悦的事情,真正的信仰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要在神的面前谦卑、放下自己,破碎自己里面的骄傲和固执,神更加看重的是我们的心,一颗单单敬畏他信靠他寻求他的心。

四,围观的人。耶稣在医治了瘫子,让他起来行走后,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从这简单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围拥在耶稣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吃瓜群众。什么是吃瓜群众?就是在事件的外围吃着瓜看一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群人。

当时围拥在耶稣身边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当中有过来看热闹的,有想要跟着耶稣吃饼得饱的,有想要看看耶稣施行神迹的,有因为身体疾病来求耶稣医治的,也有确实因为听了耶稣的道被吸引想再来听的。但吃瓜群众还是占多数的。他们虽然看上去并没有跟着文士一起对耶稣冷嘲热讽,但在瘫子出现、被缒下房顶、然后文士怀疑耶稣的权柄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也没有参与到其中任何一项来。

虽然他们当中有被耶稣的神迹吸引、有过来想听耶稣讲道、有想要吃饼得饱、有想要看看耶稣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带着各样的目的接近耶稣,必然也知道耶稣的能力,但他们既没有帮助瘫子,也没有对文士的疑问表现出对耶稣的维护,他们看上去很冷漠,没有爱心、同情心,态度极其冷淡消极。

他们不但不帮助瘫子,反而成为瘫子的障碍。在四个人抬着瘫子来到屋外时,他们没有给瘫子让出一条道路,依然将入口围得水泄不通,以致于瘫子无法走正常的途径来到耶稣面前。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他们让开一条路,四个人抬着瘫子就进去了,何必还需要四个人爬上屋顶这么麻烦和辛苦?

但他们并不体会瘫子疾病想要得着医治的心,也不体会四个人爬上屋顶又要把瘫子缒下去的辛苦,他们全程看着,却没有丝毫的动容。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教会看客,他们好像站在离神很近的地方,但他们只是站在那里,非常冷漠的看着。教会的事情不参与,弟兄姐妹之间有什么问题也不理会,就是一个吃瓜群众,只要来做一下礼拜、结束这一周的仪式就好。

所以要常常反思,不能成为像看客一样的存在。教会不是一个只利己不利人的存在,而是需要爱人如己,需要主动参与,像好撒玛利亚人一样,关心周遭的人和环境。

这一段经文很短,但是却勾画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人,瘫子,抬瘫子的人,文士和吃瓜群众。我们要反思,我们应该成为哪一种人?不应该成为哪一种人?希望我们人人都能带着瘫子的顺服和信心,有抬瘫子的人那样的智慧、爱心和果敢,去除掉心里的信仰宗教化,去除我们里面的冷漠,在信仰这条路上逐渐走向成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