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芬兰教会利用人工智能指导礼拜,但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

作者: 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06日 07:51 |
播放

从古登堡和他的印刷机到救世军和第一部电影,教会有着利用新技术传播福音的悠久传统。现在,芬兰一会众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新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组织和指导礼拜仪式。

在位于赫尔辛基瓦利拉街区(Vallila)的圣保罗教堂,120多人参加了这场被广为宣传的实验性礼拜。很多礼拜者是从外地前来的,其中包括几位不会说芬兰话、但希望参加这场新体验的外国人。

圣保罗教堂以乐意在他们的礼拜中采用新颖方式而闻名,他们放映过足球和冰球比赛,也举办过舞蹈会和电影节。佩蒂亚·科佩罗伊宁(Rev.Petja Kopperoinen)在参加过一次有关人工智能与宗教的会议后很受启发,于是建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礼拜,他得到了圣保罗教堂牧师卡利·卡纳拉(Rev.Kari Kanala)和赫尔辛基主教提姆·拉贾萨罗(Teemu Laajasalo)的支持。

科佩罗伊宁说:“通常,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他们是在说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做什么。但未来就是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所有那些人们认为它可能在10年左右方能达成的事情。”

除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歌曲和撰写证道之外,它也被用来创建参加礼拜的人物形象。除了两位牧师之外,人工智能创建了芬兰前总统乌尔霍·吉科宁(Urho Kekkonen)的形象,让它来朗读旧约,同时人工智能也制作了撒旦与耶稣之间的对话。根据美联社的报道,科佩罗伊宁说看到了自己在屏幕上说出了从未说过的话,感觉“有些阴森”。

神职人员和敬拜者依然置身其中,在各个人工智能要素之间演唱着由现场管风琴音乐伴奏的赞美诗。会众成员对这场实验的反映普遍很积极,但还是有人似乎觉得不足。

塔努·尼米勒(Taru Nieminen)向美联社表示,“相当有娱乐性,有趣,但感觉不像一场弥撒或礼拜…它感觉很遥远。我感觉它们并不是在对我说话”。

卡纳拉表示赞同,称“人民需要的是来自人的温暖”。

虽然很多人称本次礼拜“有趣”和“大不同”,很多礼拜者有时也会感觉到困惑,因为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式很难理解。他们也注意到缺乏人与人之间互动能带来的心灵深度。

学生杰拉·普尔科基尼(Jeera Pulkkinen)说:“我很喜欢这些歌曲。它们真的很动听,虽然缺乏那种人类拥有的灵魂。”

科佩罗伊宁说,这种对于人类要素的需求使得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取代真人来进行礼拜。

他说:“它无法令人感同身受。人工智能无法真正从精神层面回答你的问题。”

虽然科佩罗伊宁制定了明确的指导,如不利用人工智能参与饶恕罪或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圣餐礼,但他也承认,围绕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他还说,人工智能创作的任何内容都必须经过人工检查和编辑,以确保不含有任何虚假或有害内容。考虑到人工智能大量消耗能源和水资源,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教会成员也对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娱乐上的道德性表示担忧。

约克大学哲学教授、英国安全人工智能系统博士培训中心伦理学家汤姆·斯通汉姆(Tom Stoneham)说,自己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在“人类所具有的功能纯粹是工具性的”时候取代人类,比如说“在客服环境下”。

斯通汉姆说,在宗教环境下,这点尤为明显,“正是这种人性为这种处境增添了价值”。

但是,荷兰特文特大学技术伦理研究员安娜·普契奥(Anna Puzio)称,教会参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她说,如此可以帮助“塑造这些人工智能的进程,开发人工智能,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设计”。


源自Christian Today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