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初中整个三年中,我们生活在迷茫困苦中,我对人生的意义完全处于一种未知状态。就像我去旅游,一开始我跟着旅游团走,有导游带着,我不用考虑道路、景点、讲解等内容。突然导游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接着大家四散开去,而我孤独一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站在一个四周都是小路的旷野中,何去何从,我茫然无知。我想自己探索,但是不知道前路如何,我想回去找导游,可是团体已经走散,我想原地不动,可是又觉得浪费时间,我就这样处于不知所措的迷茫中。
那个时候我怎样度过呢?就像在旅游中迷失方向的我,只能通过辨认路标来找到自己要走的路线。在我人生最迷茫的阶段,我是靠着名人传记和格言走过来的。那些破碎的格言,在每一个人生的灰暗角落,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整个人生。
我想那个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人生哲学。遗憾的是,我缺乏人生哲学,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家庭的教育是让我们好好学习,考大学,赚钱;学校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人。但是没人告诉我怎样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的教育目的,都是让我成为某种目标的人,这些标准就像一个模具一样,我的完美人生就是要削足适履,最终要适合那个模板。这其中的我,被看成一滩融化的石蜡,只要倒进模具中,就必然成理想的模型。然而,我不是没有感情和可塑的石蜡,也不是可被雕琢的木头,我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自己独立灵魂的个体。这些被忽略了。
这让我想起今天的教会,教义被当成理想的模具,而信徒呢? 则被当成融化的石蜡。教会的理想是把石蜡倒进模具中,然后成为理想的模型,这些模型千篇一律,所有人都变成了一个样子,那就是敬虔。但是,每个信徒作为鲜活的个体,他怎样面对人生的具体问题,这些或被忽略,或被隐藏,或被宗教狂热掩盖了。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人最基本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失去答案,那就陷入抑郁症的状态中。虚无人生的痛苦是人无法承受的。传统的教育喜欢在宏大而虚无的高度大谈人生的意义。然而,作为渺小的个体,血肉之躯,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搞明白,却要用自己的三斤肌肉顶起世界的脊梁,这是怎样遥远的故事啊。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看来有很多答案。为某一个宏大目标而活,为基督而活,为信仰而活等等,这些都是答案。但是这些都是别人给的答案,都是别人的人生意义,而不是我的。这也许是人的特别之处,他不像计算机那样,可以通过输入一个指令,就能启动一连串的程序。人作为一个能思想的独立个体,他自身有很强的排他性,一个答案如果他不是自己认同的,这个答案就不会影响他的人生。
因此,人生的意义需要我们自己探索。需要我们面对人生困境时,努力寻找答案,这个答案才是我们的答案。然而人生哲学不是具体解决某一个人生困境的方案,我们处在职业瓶颈时,应该怎样选择,人生哲学不会提供你选择的工作,但是它会在你深陷人生的低谷时,为你提供走出困境的明灯,为你提供走出困境的勇气,让你深处黑暗中也不会迷失方向。
一个积极的人生哲学,会减少人生困境中的痛苦,加快我们走出困境的过程。耶稣的人生在一开始他就知道,他人生的意义是成为上帝拯救人类的救主,通过他上帝阐明自己的救赎计划。但是上帝并没有把耶稣创造成一个上了发条的机械,而是给他自由,让他在一生中自由面对人生困境。
在耶稣一生中,他有很多困境的时刻。比如他被饿了四十天,到旷野接受试探的日子。耶稣正是靠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来胜过魔鬼的。当他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是倒向魔鬼,获得世界的财富权力,还是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得到自己的独立自由。
在我们的人生中,同样如此。当我们看到房价升高的时候,我们是透支自己未来的几十年的财富,背负高额债务杠杆去买房,等待着它涨价,在未来的时刻获得暴富,还是珍惜当下生活,过一种富足愉悦的人生。当我们的婚姻因为生活的琐碎而耗尽激情的时候,我们是选择抛弃发妻,去寻找新的激情,还是愿意调整自己继续走下去,相扶偕老。当我们突然有一天有了巨额财富的时候,我们是选择花天酒地,抛家弃子,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地生活。当我们深陷债务危机,我们是选择自暴自弃,或者甘愿当老赖,还是选择挺起胸膛,走出困境,以勇气和担当坚强地承担一切,并相信终有一天会拨云见日。
人生哲学的不同,带来不同的人生路径!
教会的教义,固然能让我们充满宗教激情,却是脆弱地不堪一击,它们无法让我们面对具体的人生困境。只有人生哲学才是我们自己的。
把信仰转变成我们的人生哲学,信仰才变成我们自己的信仰!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