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对话|三位牧者不同角度分享:各种牧养的教材如何结合处境 更好使用?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11月25日 09:24 |
播放

近些年来,在一些发展型的教会里,牧者越来越看重对教会小组的牧养以及门徒训练。对于小组牧养的教材而言,一些牧者群体也在积极学习和使用来自不同教会和机构的教材,以此来加强教会的牧养,从而实现人数的倍增。而门徒训练的教材,不同牧者也有他们对各自处境的理解和需要。

在牧者选择一套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牧者容易忽略使用教材时处境化的问题,直接照搬照抄,导致水土不服;或是一套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不超过2年,教会无法稳定地使用一套固定教材,一些流行的课程也存在一些福音内容含量和力度不够的问题。牧者是否需要对这些教材的应用做出处境化的改良与提升?

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近来与来自三位不同省份的一线牧者交流了这个话题,他们也分享了各自的一些看法与心得。


梁牧师,是一位华南地区的70后牧者,他带领一个不到100人的教会,是一位在讲台事奉上勤劳的牧者。从每日灵修到主日证道,再到小组课程,牧师都呕心沥血的预备课程,强调福音是一切事奉的核心,也是一切教材的核心。

这位牧师非常注重讲解基督的福音信息。因此,无论他使用怎样版本的小组教材,他所在乎的是,这个教材是否把福音核心信息讲解得清楚明白。

他认为,即便有的教会发展得很好,也做得很成功,但如果他直接照搬过来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他不否认其它教会的成功案例需要去学习,但是关键是要寻求上帝的带领,处境化地应用。若一个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就直接去学,而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和特点,就会求而不得。“别人的优点是上帝给的,所以要寻求上帝对你独特的带领和旨意。没有一个教会是可以完全地复制别人的教会,就连双胞胎雅各和以扫都是不一样的。”

梁牧师会把一些小组课程中对福音弱化的部分,重新注入福音信息的内核,让教材不仅有好的模式和架构,也同时忠于福音信息的传承。

因此,比起教材的形式和内容,最重要的是福音,福音是一切教材的源泉。但若牧者轻看福音,觉得福音是入门的信息,然后做其他内容,这便是把源头丢了,好似凿了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放弃了活水的泉源。“无论使用哪一套教材,最重要的是让教材为宣扬福音来服务,而不是让福音为教材的方法服务。”梁牧师强调说。


刘牧师,一位60后牧者,他在华南某城市一间300人的教会里做主任牧师。他所带领的人群有三分之二是职场人群,城市工作节奏快,信徒加班的较多,所以在做小组牧养的事工上,牧师也常常感到棘手。

刘牧师的教会在做小组时,在他过往使用过的教材中,他们也尝试过不少教会使用效果很好的《幸福小组》、《启发课程》等,但是他实际应用的时候发现他使用的最终效果一般。他认为,牧者需要更好地知道本教会受众人群的特点,那些课程虽然可以短时间挑旺大家的热情,但是时间一长,效果就没有了。

这位牧师会使用两会出版的《塑造主生命》这套教材来做信徒的牧养。他分享说:“这套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信仰实践部分增加了,让信徒学了之后有可以落地的应用和见证。西方与东亚一些国家的教材往往更加偏向于教义,而实践的部分很缺乏。因此,刘牧师的的看法是,在教材使用的时候,牧者不要照搬照用,而是需要因地制宜的使用。

“《塑造主生命》教材里信仰实践的部分很符合中国信徒的处境特点。比如,这个教材里有对学员传福音的训练,有对家人关爱的课程和作业,也有一些具体可以去做的落地的操练。当信徒实践之后,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改变和对个人所领受使命的确信。之前我们使用过的其它类型的教材,并没有达到这样的反馈和效果。”他补充说。


李牧师,是一位南方城镇教会的牧者。在他牧会2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事奉的人群是务工人群。疫情后,他的教会也化整为零,走向小组化牧养。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牧养与教材的使用方面,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李牧师观察到,现在有很多牧者讲员为了省事,采用拿来主义,他们不用自己动脑和付代价,无论是主日证道还是平日的牧养,都是拿别人的教材直接用,这样会迎合一些人,也会失去一些人。这好像一个中医治疗感冒,他的特效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治一个好一个,但后来其它人跑到非洲去也给人家推荐同样的药方去治感冒,结果治死了人。原因是东北冷,很多人得的是风寒感冒,非洲热,很多人得风热感冒。因此,教会牧者需要意识到,没有一个药方能包治百病,没有一个课程能针对所有人的需要,牧者需要了解他的教会和信徒的处境和需要。

这位牧师认为,教材的使用一定要尊重处境化和实用神学的原则。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是让牧养小组的教材能够真正事奉到信徒生命的基本原则。他为自己教会的慕道友和信徒编写了四套不同层次的教材,以此来实践小组教材的处境化应用。第一套是慕道福音课程,主要围绕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第二套课程是从怀疑到信仰,再到受洗内容的学习。第三套课程是从人的初信到成长,例如,认识祷告、读经、聚会、教会、福音、成圣等内容的学习。第四套课程是基督徒如何研经,带小组,带敬拜,团队的服事等内容。

“关于基督徒生活方面,比如,怎么做人、如何做事,衍生到基督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会把基督徒的孝亲之道,夫妻之道的课程融入其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他补充到。

笔者结语

目前在小组教材的使用上,不管是在慕道层面,还是门徒培养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资源。但也都有需要改良与提升的空间。其实 ,无论是哪一套教材,起初那些编写课程的人,他都会有对当下特定的那一群人的需要和处境的考量,因此一套教材是无法满足不同处境下的所有人的需要。如果牧者想一劳永逸地把别人的课程拿来适用教会里的所有人,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的。教会在牧养小组时,牧者应当慎重选择教材,同时又要考量教材处境化的应用问题,进而可以促进教会在牧养的层面朝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