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端午节?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6月21日 08:00 |
播放

每到端午节来临之时,在教会里总是充满了争议。有些信徒认为我们要分别为圣,不要过这种带有异教风俗的节日。而有的肢体则指出,我只是在端午节吃个粽子怎么了?又没去拜偶像。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据著名学者闻一多考证:端午节出现的时间比屈原要早得多,起源于南方吴越民族部落举行图腾祭的日子,赛龙舟则是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而吃粽子和竞渡这两个端午节的活动,都与龙(蛇)相关。

人们把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竞渡用的也正是龙舟。而且根据西汉刘向《说苑·奉使》中的记载,吴越之地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表明吴越先民很早就把龙作为图腾;再者还因为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也与“像龙子”的文身习俗遗迹相符。

随着中原王朝对百越族的统治,两种文化开始交融,百越族的某些习俗也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但汉族人的端午节与原来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儒家思想一贯对“怪力乱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百越族中的祭龙仪式被改造成了纪念中华先贤。比如我们一听到端午节,就想到屈原,就是这一文化改造的结果。此外,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等历史名人,也被视为端午节的起源之一。

此外,根据传统中医的说法,端午节处于天气燥热,瘟疫流行等五毒泛滥的时期,因而讲究在这一时期饮用雄黄酒等药品,以更好地祛病减灾。因而端午节在古代,也是一个防疫的节日。

可以看出,端午节是个随着历史而发展的节日,其内涵不断被改造、充实,以适应民族、时代的需要。虽然其仍有一些异教仪式的残留,但其内核在当代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比如传统端午节都有挂艾草以驱病、防蚊、辟邪的习俗,现在虽有不少家庭挂艾草,但更多只是一种形式,并无太多迷信的想法。而现在也没多少人会真的去引用雄黄酒,来做驱邪之用。但这些习俗都表达了古人重视医疗保健的心理,只是因为医学不发达的古代,采用了迷信的方法而已。但防疫的理念是不过时的,尤其是经历了三年新冠的国人来说,更是深有体会。

而纪念屈原的活动,其实与基督信仰也不矛盾,甚至值得提倡。爱国主义是基督徒成为好公民的美德之一,我们有义务在社会上践行信仰,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建造美丽的家园。当然屈原自杀的举动,从信仰看是需要批判的。而且其没有看到国家统一的大势所趋,而为昏君轻生,确实属于封建糟粕。

至于赛龙舟确实容易引起基督徒的非议,在当前教会中确实存在“谈龙色变”。可当代赛龙舟只是一种体育运动,而非祭拜仪式。海外有些华人教会、学校也都组织过龙舟队参与竞赛。因此基督徒可根据个人领受选择是否参与或观赛。只是这并非信仰原则问题,不要相互论断、定罪。

其实当前中国节日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除了清明节之外,无论是传统节日或是外来节日,其内容基本大同小异。不外乎旅游、休闲、娱乐而已。端午节真正的内涵,基本就只剩下吃粽子而已。因此根本就没必要去“抵制端午节”,从而加剧与社会的张力,成为福传的阻碍。因为无论从内涵还是形式看,端午节早已褪去了迷信色彩,成了国人的普通节假日而已。虽然有些个人或团体仍有拜偶像的习俗,但这仅是个别现象,无法代表整个社会意识。

端午假期对一些基督徒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因为给了大家多一天的休息日。在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留给弟兄姐妹单独亲近上主、学习《圣经》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端午假期正好是基督徒灵修、默想、成长的好机会。

对于外出旅游的基督徒来说,则要做好个人安全工作,尤其不要去那些危险的地方,并做好防暑降温。而在景区、交通上必须遵纪守法,不去破坏公物,不乱扔垃圾,做一名文明的游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